新聞詳情
一枚徽章 見證歌仔戲早年發(fā)展
來源:本站 作者:匿名 發(fā)布:2023-12-12 修改:2023-12-12
隸屬:行業(yè)新聞 點擊:203
近日,廈門徽章收藏愛好者蔣治從大同路一家舊貨店“淘”到一枚“廈門市廈聲薌劇團”徽章,這枚徽章見證了廈門早年歌仔戲劇團的發(fā)展歷程。
蔣治告訴記者,這枚徽章是2015年10月大同路一處老宅搬家時,文物商人上門收購舊物時發(fā)現(xiàn)的。據(jù)《廈門市志》第四冊記載,20世紀20年代前后,歌仔戲傳入廈門,歌仔戲班(社)相繼成立。大約在1918年,廈門將軍祠就有演唱教習歌仔陣(歌仔戲早期表演形式)的歌仔館“仁義社”。1925年,廈門雙珠鳳戲班改唱歌仔戲,班主曾琛聘請臺灣歌仔戲師傅戴水寶(又名矮仔寶)來廈傳授歌仔戲技藝,增聘歌仔戲藝人,全班從30多人發(fā)展到50多人。該戲班演出的第一個歌仔戲劇目是《山伯英臺》。當時,他們在鼓浪嶼戲園演出,風靡一時。泉州、同安、海澄等地紛紛來廈聘請其到當?shù)匮莩觥?926年,臺灣歌仔戲“玉蘭社”在廈門“新世界娛樂園”連演4個月,引起轟動。同年,廈門出現(xiàn)不少業(yè)余歌仔戲班(社)。1928年,雙珠鳳戲班到新加坡演出,場場滿座。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該戲班解散。
1938年,臺灣歌仔戲班愛蓮社來廈演出,因演出情況不佳,藝人散往四處謀生。次年,該戲班留廈藝人賽月金、子都美等重新組織戲班,改名為同意社。1942年后同意社幾經(jīng)輾轉分合,于1947年1月以該社留廈藝人為基礎組建霓光劇團。該團主要演出地點在龍山戲院,劇目有《馮仙珠》《英臺山伯》《陳三五娘》《牛郎織女》等。1949年-1950年,霓光劇團仍在廈門演出,后到漳州黃金戲院公演。1953年該團在漳州角尾演出時,因劇團人員意見分歧,部分演員回到廈門另建廈門市廈聲薌劇團。1958年,廈聲薌劇團與海澄縣藝聯(lián)薌劇團合并,整編為海澄縣廈聲薌劇團。
同類新聞
- 2025-01-06 掃文化墻上二維碼,聽門牌號背后的故事
- 2025-01-05 查獲入境旅客超量攜帶動漫徽章
- 2024-12-24 湖州市創(chuàng)新數(shù)字門牌賦能基層治理
- 2024-12-17 浙江德清“數(shù)字門牌”向全國推廣
- 2024-12-14 人工智能徽章生活助手
- 2024-12-10 掛黨員標牌量身份,守初心踐使命